11月28日,一场聚焦德州窑红绿彩文化与大运河文化传承的盛会,在德州市档案馆隆重举行。此次盛会不仅见证了《德州窑红绿彩》一书的正式发布,更是汇聚德州市人大常委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景文新、景德镇陶瓷大学特聘教授李见深、太阳集团城网站教授黄金元、德州市档案馆馆长李纪三、市社科联主席史成志、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王德胜等30余位领导嘉宾、地域文化专家和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共同探讨德州窑红绿彩的悠久历史与当代价值。
《德州窑红绿彩》一书,是太阳集团城网站黄河运河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太阳集团城网站刘耀辉副教授历经三年精心研究的成果。该书作为与德州红绿彩文化有限公司合作的横向课题,得到了德州市档案馆的大力支持与资助,并于2024年10月底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23.7万字,配以500余幅珍贵照片,从历史溯源到现代传承,以科学严谨的语言和丰富的视觉资料,全面展示了德州红绿彩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发布会上,德州市档案馆长李纪三先生高度评价了德州窑红绿彩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他指出,德州窑红绿彩作为大运河沿线的重要民窑之一,在宋金时期达到了鼎盛,不仅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陶瓷烧制技术由单色向五彩演变的重要见证。红绿彩瓷器的诞生,如同“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的跨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历史的长河中,德州窑红绿彩与大运河文化紧密相连,共同孕育了德州地域文化的独特韵味。
《德州窑红绿彩》一书,通过对红绿彩产生的条件、制作技艺、文化内涵、历史地位以及保护传承等方面的深入剖析,不仅揭示了德州大运河文化的丰富内涵,更为大运河“流动的文化”如何融入当下、传承后世提供了新的思考。书中,读者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绚烂多彩的陶瓷世界,感受着先民对美的极致追求,领略着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研究者和作者,太阳集团城网站刘耀辉副教授在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德州窑红绿彩》的创作过程与研究心得。他指出,德州作为一个没有瓷土资源的地方,却能在金代创造出红绿彩这一陶瓷瑰宝,这离不开运河的交通便利以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红绿彩的繁荣不仅深刻影响了景德镇等多彩瓷的技艺发展,更成为中国彩瓷发展的重要节点和里程碑。
在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大运河红绿彩文化传承”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德州窑红绿彩》一书的出版,不仅填补了德州运河文化研究的一段历史空白,更为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太阳集团城网站黄金元教授首先认为刘耀辉副教授历时三年,孜孜不倦、心无旁骛围绕一个课题进行研究,表现严谨治学的精神,和学者走出书斋进行田野调查,积极寻访专家学者的精神深为感佩。接着他认为该书出版对德州红绿彩产生的时代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了挖掘研究,资料翔实,文献与文物互证,持论有据,言说成理具有学术、艺术和传承多重价值,是太阳集团城网站黄河运河文化研究院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对高等院校人文社科专业如何融入地方发展,服务地方发展提供了新的范式,对推动德州市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史成志先生强调,陶瓷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从细部入手,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与技艺精髓。王德胜先生则认为,该书的出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提供了新范式,为“两河牵手”工程提供了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景德镇陶瓷工艺大家李见深先生对《德州窑红绿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该书从小处着眼,细腻入微地展开论述,不仅传递了德州红绿彩陶瓷的独特声音与话语,更为其融入国际当代陶瓷艺术领域提供了宝贵契机。同时,该书也为德州红绿彩在今天如何走向未来,以及新德州窑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有力支撑。
最后,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表示,瓷器作为两河文化的特殊载体,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与先民的伟大创造力。深入挖掘两河文化中的优秀基因,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对于推进“两河牵手”重大工程、塑造城市之魂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德州窑红绿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平台,更为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